|
识破“漂绿”迷雾:企业环保宣传的真相与陷阱在全球绿色浪潮的推动下,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打出“环保”的旗号,声称自己是环境保护的积极推动者。然而,伴随而来的,是一个你可能不太熟悉的概念——“漂绿”(Greenwashing)。1986年、美国环保主义者韦斯特维尔德(Jay Westerveld)在斐济旅游时注意到酒店一方面建议住客提高环保意识,另一方面却对毁坏酒店林地建造设施毫不在乎,因此他认为酒店是以环保之名行节约经营成本之实,并把这种将追求经济利益粉饰为绿色义举的行为称为“漂绿”。现在“漂绿”用于指代企业在公关宣传、市场营销和信息披露中标榜其产品、服务和经营活动符合绿色、低碳、环保的标准而事实上却名不副实的行为。 图片来源:www.thepaper.cn/newsDetail_forward_17751597 一、“漂绿”是什么? 1.1 定义:“漂绿”的本质与表现形式 “漂绿”是指企业通过夸大或虚假的环保宣传,试图塑造自己“绿色”形象的行为。它通常表现在企业的广告、产品包装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。这些企业通过使用“环保”、“天然”、“可持续”等字眼,试图让消费者相信他们的产品或服务对环境友好,实际上,他们的环保行动可能微乎其微,甚至对环境有害。 1.2 常见的“漂绿”手段:你可能忽视的细节 “漂绿”有多种表现形式: • 模糊或空洞的声明:如“环保产品”、“天然成分”等,缺乏具体的证明或认证。 • 虚假认证或标签:使用伪造的绿色认证标志,或使用自创的、毫无公信力的环保标签。 • 隐藏的贸易行为:宣传某一环保行为,却隐瞒在生产或供应链上的环境破坏行为。 • 将不环保的行为伪装成环保:如宣称使用可回收材料,但材料实际回收率很低。 图片来源www1.photophoto.cn/tupian/baifenbaitianranchengfenqianghuatupian-18230299.html 二、为什么企业选择“漂绿”? 2.1 迎合市场需求:环保成为营销利器 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,市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激增。为了抢占这块市场蛋糕,企业纷纷打出环保牌。然而,真正实施环保措施不仅成本高昂,还需要长期的投入与承诺。于是,一些企业选择了“漂绿”这种捷径,以低成本获取高收益。 2.2 企业声誉管理:用“绿色”掩盖问题 对于某些企业而言,“漂绿”不仅是为了获取市场利益,更是为了修复或改善企业形象。当企业在其他领域面临公众质疑或批评时,环保往往成为一种转移注意力的手段。“绿色”包装下的产品能够有效减轻消费者对企业负面消息的关注,从而保护甚至提升品牌形象。 三、如何识破“漂绿”?消费者的防骗指南 3.1 看清环保声明:别被迷惑性广告牵着鼻子走 面对企业的环保宣传,消费者需要保持警惕。首先,不要被模糊的环保声明所迷惑。如果一家公司声称其产品“环保”,可以查看是否有详细的数据支持,如具体的节能效果、减少的碳排放量等。此外,了解该公司是否获得了公认的环保认证,诸如LEED认证、Fair Trade认证等,能够帮助我们辨别真实性。 图片来源: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772915751917843913&wfr=spider&for=pc 3.2 深入了解品牌:从供应链到生产过程 要识别“漂绿”,不仅要看企业的宣传,还要了解其实际行动。通过查阅企业的年度环保报告,或关注独立第三方的评估,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该企业在环保方面的真实表现。特别要关注企业的供应链管理,是否在生产、采购和运输过程中采取了切实的环保措施。 3.3 借助科技工具:环保消费者的好帮手 如今,许多应用程序和网站能够帮助消费者识别“漂绿”行为。这些工具会对产品的环保性进行评分,并提供有关品牌的详细信息。例如,使用GoodGuide、Ecolabel Index等平台,能够让我们更轻松地做出环保的消费选择。 References: [1]黄世忠.ESG报告的“漂绿”与反“漂绿”[J].财会月刊,2022,(01):3-11.DOI:10.19641/j.cnki.42-1290/f.2022.01.001. [2]黄溶冰.企业漂绿问题及其治理[J].湖湘论坛,2022,35(05):98-107.DOI:10.16479/j.cnki.cn43-1160/d.2022.05.009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