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稻田温室气体从何而来?引言 水稻是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的主要主食,一碗香喷喷的米饭是40亿人一天活力的保障。为了填饱我们的肚子,全球陆地面积的1.25%(170万平方公里)都种满了水稻,面积相当于辽阔的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。然而,绿油油的稻田,却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。甲烷是一种强温室气体,百年时间下甲烷的增温潜力是二氧化碳的21倍。而全球农业温室气体排放中22%的甲烷排放都来自稻田。中国、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由于水稻种植面积最大,因此也成为甲烷总排放量最高的国家。 为什么稻田会排放温室气体?排放的甲烷是如何产生的呢?
稻田 图片来源:pixabay网站 作者Expatsiam https://pixabay.com/zh/photos/rice-transplanting-rice-paddy-fields-983760/
01 微生物吐出温室气体 稻田表面上看是一株株挺拔的水稻,但在稻田的土壤里,生活着数以亿记的微生物,这些极其微小、肉眼不可见的小生命们也在不断繁衍生息。其中有一类产甲烷菌,它们在稻田长期淹水条件下形成的厌氧环境中,通过厌氧呼吸过程产生大量甲烷。可以说稻田所产生的甲烷排放,都是产甲烷菌“作祟”的结果。
产甲烷菌是一类古老的原核生物,它不能在有氧气的地方生长。但产甲烷菌广泛地生存在缺氧的地方,比如海底沉积物、河湖淤泥、沼泽地、稻田,其实人和动物的胃肠道里都有甲烷菌的存在。产甲烷菌利用枯枝落叶等分解而成的含碳小分子化合物,如二氧化碳和乙酸,经过产甲烷作用产生甲烷。我们常说的“沼气”就是甲烷,人类利用产甲烷菌的特性,建造沼气池并将有机废物转化为廉价优质的燃料。 CO2+4H2=CH4+2H2O CH3COOH=CH4+CO2 产甲烷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稻田长期淹灌的耕作方式营造了极度缺氧的土壤环境,其又富含产甲烷菌喜爱食用的各种杂草、秸秆和树叶等,产甲烷菌们在稻田里开心地呼吸和生活,也吐出一个个甲烷气泡。甲烷最终排放到大气中,加剧气候变化,这正是我们极力想要避免的。通过水稻和土壤微生物产生的温室气体约占水稻生产碳排放的60%,那剩下40%的碳排放又来自哪里呢? 使用农用机械收割水稻 图片来源:pixabay网站 作者chx69 https://pixabay.com/zh/photos/reward-rice-chen-bridge-2633926
02 生产投入也有碳排 为了保证水稻能够茁壮健康的成长,农民们辛勤劳动,利用燃油和电能驱动大大小小的农用机械,燃烧化石燃料会造成一定碳排放;还需要施化肥、喷洒农药、覆盖农膜,而生产运输这些农用物资的过程中同样会产生碳排放。考虑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理念已成为一种新趋势,对于水稻及其他农业生产而言,这意味着去考虑从种子采集,到种植过程和生产投入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碳排放情况。 水稻生产系统的碳汇、碳源示意图 图片来源:陈松文,刘天奇,曹凑贵,等.水稻生产碳中和现状及低碳稻作技术策略[J].华中农业大学学报,2021,40(03):3-12.
稻田整体而言是一个碳排放源,尽管水稻在生长过程中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,但会通过直接和间接途径排放更多温室气体进入大气。发展绿色农业、低碳农业是大势所趋,稻田减排之路将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。
参考文献: [1] Qian, H., Zhu, X., Huang, S. et al.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mitigation in rice agriculture[J]. Nat Rev Earth Environ, 2023, 4: 716-732. [2] 陈松文,刘天奇,曹凑贵,等.水稻生产碳中和现状及低碳稻作技术策略[J].华中农业大学学报,2021,40(03):3-12. [3] 薛丽萍.水稻丰产与甲烷减排,如何“鱼”与“熊掌”兼得?[N/OL].中国环境报,2022-07-21[2024-11-01]. http://49.5.6.212/html/2022-07/21/content_78335.htm. [4] 百度百科.甲烷菌[EB/OL].[2024-11-01]. 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%E7%94%B2%E7%83%B7%E8%8F%8C/6627281. |